首   页 走进洋县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扮靓新农村 建设新生活——洋县巧打组合拳助力脱贫攻坚战掠影

洋县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总体目标,以“产业提质、基础提升、民生改善”为主线,巧打赢脱贫攻坚组合拳,截至目前,全县31190户104781人,11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23.2%降至2019年的0.79%,顺利实现整县脱贫摘帽目标任务。

产业提质百姓“钱袋子”鼓

今年62岁的老李,家住马畅镇尚巨村三组,左眼失明,儿子常年在外东奔西跑,只留他和老伴在家,家境困难,2016年识别为贫困户。“以前就靠种地,这几年年龄大了,身体又不好,好些活都干不了了,眼看着生活一天不如一天,很犯难。可是,2018年,村上搞起了香菇基地,还专门找我们这样的人来基地内务工,生活又好了起来,去年还脱了贫。”谈及生活时,李德激动地说。

自脱贫攻坚以来,洋县立足于农业大县的实际,坚持以发展“绿色循环有机农业”为主线,大力实施“产业提质行动”,围绕“五大产业带”建设,做大做强优质稻米、现代畜牧业、特色果业、中药材、食用菌、林特六大主导产业。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了16万亩优质米、16万亩精细蔬菜、15万亩优质水果、65万头生猪、25万亩中药材、30万架500万袋食用菌的产业规模;同时,积极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产业发展,持续实施“区域公用品牌+企业自主品牌”战略,建成有机产业基地10个和规模化有机产品加工企业10个,招引有机加工企业12户,培育示范专业合作社24家、新增使用“朱鹮”区域公用品牌企业4家,实现产值4.03亿元,累计带动15184户50892人走上产业脱贫致富路,每户年均收益2881元。

基础提新农村“亮点”频现

“真没想到,短短两三年的时间,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自来水直接流到厨房里,一下子就告别了陪伴我们几十年的‘晴天扬灰路、雨天烂泥路’。”笔者走进洋县黄安镇庙垭村,杨光春在谈及变化时这样说到。庙垭村位于黄安镇南部深山深处,距县城21公里,交通条件落后,信息闭塞。自脱贫攻坚以来,帮扶该村的县委宣传部先后争取资金420万元,硬化村组道路7条14公里。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洋县坚持以“着力补齐农村设施短板,奋力打造新时代新农村”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倾力实施“基础提升行动”,有序推进水、电、讯、路提升工程。去年以来,全县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752个,完成投资89546万元,其中交通项目860个554705万元,水利项目216个8581万元,电力项目64个2943万元,村级文化广场项目82个860万元,通信网络项目296个15368万元,标准化卫生室70个960万元,健身器材项目43个129万元,旅游设施项目121个6000万元,县内285个行政村“三通”、安全饮水、4G网络、垃圾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

民生改善百姓生活“品质”更高

“要不是现在的好政策,我早都没命了。”今年65岁,家住洋县溢水镇时家坡村的余明老人2018年突发严重的心肌梗塞,住院花费了九万多,在合疗报销、大病救助、民政救济等一系列保障措施下,自己开支了一万多元。

围绕“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的民生思路,持续提升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水平。2018年以来,洋县财政投入6.5亿元,新建中小学5所、改扩建102所,新建改扩建幼儿园85所。同时,持续完善健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政府保障相互衔接的“四重保障”医疗体系。去年,共兑付贫困人员住院12136人次,享受合疗报销基金4674.47万元,大病保险基金322.6万元,医疗救助资金956.9万元,特殊慢病报销13016人次,兑付基金412.51万元。截至目前,累计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低保1274户2307人,特困供养人员1332人,为13886名残疾人发放两项补贴1465.336万元,人民幸福感和获得感得到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