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县2025年公共文化主要指标统计分析报告

2025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文旅系统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现将2025年公共文化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统计分析如下:

一、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全面提升

县文化馆、图书馆均为国家二级馆,全县18个镇(街道)均建有文化站、文化馆图书馆分馆,271个行政村、16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应急广播实现全覆盖,乡村大舞台覆盖率达83%以上。2025新建公共文化新型空间5个(文化馆分馆4个、图书服务点1个)。县文化馆非遗展览馆1-10月接待群众超4000人次。组织实施四季村晚、非遗进校园、全民阅读、业务培训、文化志愿服务等活动250余场次,服务惠及群众超18万人次。截至116日已完成“戏曲进乡村”惠民演出144场、濒危剧种演出17场,惠民演出年度总任务144场已完成100%全县公共图书馆藏书达22.43万册,图书总流通人次超16万人次。

主要指标内容如下:

年度

惠民演出场次

濒危剧种场次

备注

2021

156

惠民演出、濒危剧种场次由市级购买下达任务。

2022

164

2023

144

17

惠民演出由县级通过政府购买集中采购;惠民演出及濒危剧种演出场次由市级下达。

2024

144

20

2025

144

17

7b0a202020202263686172745265734964223a20223230343732313936220a7d0a


成效: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持续扩大,活动形式多样,覆盖面广,有效丰富了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设施网络进一步延伸,新型空间建设稳步推进。“戏曲进乡村”等惠民工程按进度实施,服务下沉效果明显。

原因:坚持设施建设与活动组织并重,推动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与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效能提升,积极整合资源开展系列品牌活动。非遗展览馆的良好接待量体现了“文化服务+非遗体验”融合模式的初步吸引力。

二、非遗系统性保护取得新突破

2024年以来新增市级非遗项目2项(赵家黄酒曲制作技艺、洋县黑米茶制作技艺)。新增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1名。新增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叶文伟)、省级非遗工坊1个(谢村老字号黄酒制作工坊);建立非遗项目储备库,实施濒危项目抢救性记录。组织开展全县基层文化专干暨非遗传承人业务培训会,收益200余人。“非遗进校园”典型案例在省级媒体(陕西起点新闻)刊发。

年度

发展类型

非遗项目

非遗传承人

非遗工坊

校园非遗传承基地(文化馆分馆)

备注

2022

新增

新增县级非遗项目2个、省级非遗项目1

2023

新增县级代表性传承人44

新增非遗工坊2

2024

新增县级非遗项目2

新增县级代表性传承人4人;新增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1人;新增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叶文伟)

新增非遗工坊1

2025

新增市级非遗项目2

新增校园非遗传承基地(文化馆分馆)3


成效:非遗名录体系更加完善,传承人队伍得到壮大,保护载体(工坊)建设取得省级认可。通过系统性抢救记录和业务培训,保护基础进一步夯实。宣传推广力度加大,社会影响力提升。

原因:积极组织开展各级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申报认定工作。注重传承人群培养,通过培训提升业务能力。探索“非遗+节庆”、“非遗+教育”等创新模式,拓展了非遗传播途径。媒体宣传有效提升了洋县非遗的可见度。

三、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坚实有力

重要保障期(春节、两会、“9.3”纪念活动、七一、十一等)实现安全播出“零事故”。应急广播系统通过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二级认证。严格执行“值班+领导带班”制度,加强对应急广播设施的监管。夯实运维基础,加大经费投入力度,2024年至今共投入应急广播运维经费90余万元,保障应急广播信号传输链路的稳定,提供应急广播设备专业维修及更换设施保障。2025年汛期(6-9月)专项行动期间,全县通过应急广播发布各种信息200余条(其中蓝色预警34条、黄色预警信息2条、橙色预警信息2条),防汛知识宣传160余条,覆盖全县18个镇(街道)、287个行政村,灾害损失大幅降低,群众防灾意识与应急响应效率显著提升,应急广播成为洋县防汛救灾不可或缺的力量。

成效:安全播出保障机制运行有效,应急处置能力得到巩固。应急广播体系网络安全防护水平提升,为公共文化服务和应急管理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技术支撑。

原因:制度落实到位,责任明确到人。常态化开展设施监管和维护,提前排查风险隐患。完成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从技术层面强化了安全保障。

四、文艺活动品牌效应日益凸显

成功举办“春韵华章·福满洋州”迎春文艺晚会、一县一精品全市文艺展演。油菜花海节期间组织乡镇精品“村晚”集中展演,参与演职人员超500人,线下观众超5000人,线上观看超1.5万人。同期举办书画摄影展览、非遗展销等活动。十一国庆节中秋节期间举办了2025年“朱鹮雅韵•趣游洋县”国庆节、中秋节文旅系列活动。开展文艺展演、非遗进景区、戏曲惠民、青少年艺术展示、全民阅读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旅活动30余项,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扩大群众受益面,十一假期全县文化服务人数超4万人。

成效:大型文艺活动成功举办,有效提升了洋县文化形象和影响力。“村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参与度高,线上线下结合扩大了覆盖面,品牌活动对文旅宣传推介和引流作用显著。

原因:围绕重要节庆和全县中心工作(如油菜花海节)精心策划组织活动。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拓展了活动影响力。群众积极参与展现了基层文化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