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来汉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积极落实农业农村领域生态环保工作,全面完成了工作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履职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一)认真开展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监督管理工作
根据市农业农村局安排,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印发了《关于开展2024年“利剑护农”春秋两季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从2月中旬开始至4月中旬、9月初到10月底,紧扣春秋播种的关键时节,对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重点领域农资经营主体和农业生产企业以“社会化服务”和“订单农业”为名非法生产经营农资等违法行为进行了重点检查,围绕农资产品审定、登记、备案情况、假劣侵权情况、无证生产经营情况、标签标示规范情况、进销货台账建立保存情况、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情况等方面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共出动执法车辆114台次,出动执法人员786人次,检查涵盖18个镇办252个农资经营主体,其中种子经营主体87个,农药经营主体81个,肥料经营主体75个,兽药经营主体9个,批评教育65起,责令整改5起,处理举报投诉线索6起,立案查处3起,结案2起。在检查过程中,发放农业法律法规宣传手册1200本、“一封信”3600余张,接受现场咨询123人次。
(二)积极开展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和中轻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
认真落实耕地保护措施,推动耕地质量提升及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印发了《洋县2024年耕地质量提升与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方案》(洋农技中字〔2024〕6号),指导镇(街道)科学开展相关工作。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小麦、油菜、蔬菜、果树等作物上推广应用96万亩次;绿肥种植0.8万亩;综合改良中低产田(地)2.2万亩,深松耕20万亩;推广使用商品有机肥施用79万亩、缓控释肥60万亩;农家肥施用面积9.7万亩。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0.45万亩,开展农户施肥情况调查100户、亩均化肥施用量41公斤、比上年同期减少0.9%。推广地膜科学使用回收技术2.26万亩、化肥减量增效“三新”集成技术15万亩。中轻度污染耕地治理修复372.6亩,向区域内群众发放商品有机肥60吨,受污染耕地利用率100%。完善省级耕地地力监测点8个、农地膜残留监测点7个。
广泛应用绿色防控技术。重点推广应用果实套袋、设施栽培等病虫害隔离防治和太阳能杀虫灯、黄板、粘鼠板、昆虫信息激素等诱杀技术,开展植物源农药、生物农药以及高效低毒化学农药的示范和专业化防治,建立文同村、周家坎村和草坝村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基地2500亩,安装太阳能杀虫灯90套,二化螟诱捕器3000套。
(三)积极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
一是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工作的通知》,重点推广科学选址与布局、雨污分离、粪污堆积发酵做有机肥、尿液沉淀还田、沼气利用、种养循环等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规范了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养殖场户应修建的堆粪场、沉淀池、沼气池等粪污处理设施设备的建设要求和规模标准;二是对各镇(街道)基层兽医站和部分养殖场户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规范与处理工艺》课程培训共500余人,免费发放《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资料汇编》500余本,组织学员实地参观学习有机肥生产加工、猪-沼-果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技术应用;三是严格新建养殖场规划管理。对申请新建养殖场,现场审核把关,杜绝在禁养区新建养殖场;四是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对所有新扩建畜禽养殖企业始终坚持“先环评、后建设,先验收、后投产”的管理机制,污染治理设施与畜禽圈舍等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验收;对未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污染防治措施不落实的坚决不予验收投入生产;五是落实农业部门污染防控责任,化解养殖污染风险。各镇(街道)与养殖场(户)签订了“洋县畜禽规模养殖场面源污染(粪污)防治责任告知书”,确保养殖污染防治工作落到实处;六是推广雨污分流和粪便干清堆积发酵技术。要求养殖场严格使用雨污分离设施,固体粪便发酵处理后做为有机肥料出售给周边农户肥田。截至目前,全县共有33个备案养殖场,暂停养殖的养殖场1个,全部进行了直联直报粪污处理配套验收。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装备配套率达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95%,及时更新全国畜禽规模养殖云平台洋县养殖场的数据信息,填报2023年畜禽规模养殖场和散户的粪污综合利用率,促进了全县养殖业健康发展。
(四)积极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和废旧农膜回收工作
根据农时季节,在四月和八月份下发了《关于做好2024年夏季秸秆综合利用、秸秆禁烧以及督查巡查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做好2024年秋季秸秆综合利用、秸秆禁烧以及督查巡查工作的通知》,由带班领导、值班单位、责任领导、配合单位及股室组成禁烧督查组进行“全域、全天候、全时段”秸秆禁烧督察,压实了各镇(街道)禁烧工作,无重大违规焚烧现象发生。积极推广秸秆青储、秸秆沼气、秸秆代料栽培食用菌等秸秆综合利用五化技术,促进秸秆再利用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夏”“三秋”农业生产中,组织跨区作业联合收割机1800台(次),发放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证61份,机收小麦11万亩,机收水稻15.2万亩,机收油菜12.3万亩。共计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综合利用面积49万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
(五)认真开展长江十年禁渔和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执法工作
一是网格化管理常抓不懈。对全县12条河流有禁捕任务的17个镇(街道)的分管领导及135个村的护渔员常态化督促检查,强化属地管理,村级护渔员认真填写巡河日志,逐月上报工作报表。召开了村级护渔员业务培训6场次。二是大力宣传,营造浓厚的禁捕氛围。张贴《关于印发<洋县长江流域垂钓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禁捕通告》1600余份。接举报37起,经查实发放举报奖励21起、奖金4200元。积极开展四进活动,提高群众知晓率。同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累计悬挂横幅330条,设立固定宣传牌82面,张贴宣传标语2000多条,利用普法宣传日发放各种宣传彩页及宣传手册5200余份,禁捕手提袋、雨伞200余个(把),全面营造“水上不捕、市场不卖、餐馆不做、群众不吃”的良好氛围。三是联合执法更加高效。联合公安局、市监局、水利局等相关部门开展了6次禁捕专项突击行动,累计出动车辆48台次,人员136人次,检查水产市场30余次,渔具店25家,餐饮店38家,流动摊位21家,巡查江段1800余公里。日常巡查河道3010余公里,出动执法车辆124台次,执法人员839人次,立案14起,已办结案件14起(行政处罚14540元),移交公安机关立案1起,清理违规渔网32张。四是执法监管常态化。每周安排不少于三次的日常巡护,采取不定期不定时、节假日、夜间蹲守等的方式对洋县汉江段重点区域开展巡查,在禁钓区内批评教育违规垂钓人员160人,暗访10多户,布控蹲守8次,摸排违法捕捞线索3起,均得到有效处置,取得较好效果,有力的震慑了违法行动。五是专项行动回头看。在全市开展的“四清四无”回头看专项行动中,认真安排部署,对标检查逐项落实,对全县范围内的船舶进行彻底清查,收缴“三无”船舶3艘。督促各镇制定了生产生活船舶的管理办法,对生产生活船舶进行严格管理,对船舶的使用实行登记制度。
宅基地违建执法检查工作。认真学习了宅基地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和相关的处罚案例,为以后工作提供保障。全年共开展土地违法巡查14次;调查处理农村宅基地违建类(包括举报、信访、转办、纠纷等)11起。无民宿违建问题。
(六)强化资源养护,保护生物多样性
今年科学实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共举行增殖放流活动5次。在酉水河、汉江河等自然水域累计放流鱼苗43万尾,进一步恢复了渔业资源种群数量,保护了水生生物多样性,改善了水域生态环境;积极开展以“关爱水生生物、构建和谐家园”为主题的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发放宣传资料800余份,营造全民参与生态保护和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强化外来物种防控,持续开展水生生物资源监测,加强外来引进种养殖企业监督检查,加大对本土苗种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养殖企业引种合格、生产有序、防治科学、销售合规。禁止使用粘鸟网在鱼塘、果园捕鸟。
(七)突出重点,统筹聚力抓提升,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强力实施厕所革命、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三大工程”治理建设。一是稳步推进农村改厕,落实中省奖补资金1600万元推进实施38个村户厕改造,全县累计改造卫生厕所85474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4.19%,省级示范村、市级重点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达到100%和95%以上。二是纵深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原则,争取项目资金1000万元实施6个镇(街道)及示范村、重点村环卫基础设施规范化建设,建设移动式垃圾中转站6座、垃圾分类亭400余个,投放垃圾分类收集箱共计2000多个,配备中、小型垃圾清运车150余辆。全县农村生活垃圾收运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4%,34个“千万工程”省级示范村、市级重点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处理率达到100%。三是统筹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实施9个镇(街道)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建成污水处理厂9座。积极推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四种模式(资源化利用模式、纳入城镇污水厂或管网、集中或相对集中处理模式、管控模式),省级示范村、市级重点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污水治理率达100%。四是积极开展“清洁乡村、净美家园”村庄清洁专项行动,聚焦辖区内道路、集镇周边、河道、农户房前屋后、干线公路沿线等重点区域,扎实开展“清拆建管”综合整治,集中整治乱堆乱放2632处,累计清理生活垃圾5000多吨,清理河道沟渠4000公里,清理村内水塘700多口,拆除违规广告牌4631个(面),拆除残墙断壁40余处,安装路灯283盏,绿化栽植8万株,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提升。
(八)加强设施农业、田园综合体等农业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
在设施农业等农业建设项目的实施中,我局依法依规做好了监督管理,未有违规违纪问题出现;亦未有中省市县交办案件查处、整改、销号。
二、存在的问题
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宣传的深度、广度不够,农民的参与度有待提高。
2、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人员缺乏,经费缺乏。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加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历次来陕来汉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学习,提高生态保护理论和执法水平,增强工作主动性。
2、加大宣传力度,采用多渠道、多途径宣传农业生态环保知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变成农民的自觉行动。
3、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领域生态环保工作赋予我局的各项工作职责,开展好以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畜禽粪污利用为主的农业面源污染工作及长江十年禁捕、秸秆综合利用、生物多样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为主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我县建成环境优美、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态城市贡献农业农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