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走进洋县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洋政办发〔2023〕33号关于印发洋县创建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洋政办发〔2023〕33号

洋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洋县创建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市管单位:

《洋县创建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洋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0月24日

洋县创建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推动洋县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开放发展、融合发展、转型发展,根据《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区)创建工作方案》和《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区)创建标准》文件精神,结合县域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巩固洋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成果,以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创建契机,全面优化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配置,健全公共文化服务制度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为乡风文明、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动力。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正确导向,推动均衡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强化政治引领和使命担当,统筹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化、标准化、品质化、一体化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二)坚持深化改革,推动开放发展。深化公共文化体制机制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管理方式,扩大社会参与,丰富供给渠道,形成开放多元、充满活力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

(三)坚持共建共享,推动融合发展。完善服务资源优化配置,推进文化与旅游、科技、教育、农业、体育等融合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自主相协同的文化发展新格局,使高质量发展成果惠及全民、服务社会。

(四)坚持因地制宜,推动转型发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绿色循环、生态宜居”战略定位和“12345”战略要求,强化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加快推进洋县从历史“文化大县”向现代“文化强县”转型升级。

三、主要目标

抓住用好共建“一带一路”和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积极对接地方文化发展战略,通过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创建,推动洋县从历史“文化大县”向现代“文化强县”转型发展。到2025年,成功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更加均衡,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更加多元,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取得新进展,人均文化事业经费、图书馆人均藏书量、馆藏图书流通率、群众文化参与率等指标位居全市前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群众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大幅提升,形成一批具有洋县特色的示范性经验做法。

四、重点任务

(一)编制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规划。对接国家和省级相关政策法规,结合地方发展实际,编制《洋县创建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规划(2023-2025)》,明确未来年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规范公共文化机构运行管理、服务标准和服务公示制度。

(二)完善县域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按照国家和陕西省相关标准,进一步完善全县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体系,优化图书馆、文化馆功能布局,重点加强镇(街道)文化站、行政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设施建设将符合条件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纳入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社会力量合作新建一批“小而美”“小而全”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三)传承和保护地域特色文化。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进一步挖掘和整理洋县历史文化资源,统筹做好自然遗产、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工作,加快县博物馆建设进度,做大做强朱鹮文化、蔡伦造纸文化、农耕文化、生态文化和酒文化、花文化等,聚力打造“印象洋州”文化名片,充分展示“文物大县、非遗大县”魅力,提升县域文化软实力、文化竞争力。

(四)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加快推进县域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到2025年底,图书馆、文化馆镇(街道)分馆建成率达到100%,行政村(社区)分馆建成率达到50%。公共图书馆人均占有藏书(含数字图书)1册,人均每年新增购书经费1元,实现全县图书“通借通还”。文化馆常态化开展品牌服务活动,文化活动实行“区域共享”,活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推广“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加快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便利性、可及性,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五)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学配置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个性化、差异化、精准化服务;保障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务工人员、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范围,有序增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技馆、家风馆、体育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以及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免费开放服务项目。将传统文化、民俗活动纳入公共文化服务范围,实现供给体系和需求体系的有效衔接。激发基层活力和首创精神,调动基层文化骨干和乡贤群体的力量,培育一批民间文艺组织、文化社团,打造一支扎根基层的文化队伍。

(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发展。积极对接县域发展战略和全域旅游发展规划,践行以文兴业理念,实施文化赋能行动,推动文化与旅游、教育、体育、广电、科技、康养、宣传、农业等融合发展,城乡广场、公园、景区建立健全主客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丰富旅游业态、完善旅游要素、提升旅游内涵,打造文化与旅游、康养、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项目。

(七)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发展。完善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数字化服务网络,实现与省级、市级公共文化数字平台的连接,发展基于5G、VR 等新技术应用的数字服务和数字文化体验空间。加强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新型文化业态在剧院、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的应用,提高公共文化场馆数字化、智能化服务水平。统筹智慧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建设,建设一批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专题数字资源库,推动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与当地主流媒体共享。推动道)、行政村(社区)无线网络覆盖,培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线上文化服务品牌,健全基层数字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满足群众通过电视、手机等多种网络智能终端获取数字文化服务产品的需求。

(八)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完善政府购买制度设计和服务目录,将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引导和鼓励本地企业,通过投资、捐助、托管、冠名、赞助、运营等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一批“城市书房”“文化驿站”,在有条件的区域,创新打造集网络服务、数字阅读、艺术展览、读书分享、文化沙龙、轻食餐饮、才艺展演等为一体的新型文化空间。大力培育文化志愿服务团队,用好陕西文化和旅游志愿者平台,建立文化和旅游志愿者注册招募、服务记录、管理评价和激励保障机制,创新志愿者服务内容、工作方式和活动载体,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志愿服务模式。

(九)繁荣文艺精品创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充分发挥洋县文化资源优势,创作更多文化艺术精品力作。实施精品工程计划,支持影视、音乐、舞蹈、根雕、书画、摄影、文学等精品创作。完善公益性演出补贴制度,戏曲或文艺演出进乡村达到镇(街道)每年2场次,行政村每年1场次的标准。适时出台文化消费促进政策,引导商业演出公司和影院以优惠价格在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开展惠民服务,鼓励商业演出公司提供公益性演出。制定民间文艺组织扶持奖励制度,增加民间文化组织、团队数量,形成群众文化活动内生发展长效机制。

(十)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和成果转化。按照制度标准统一、功能衔接、集成高效原则,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顶层设计,完善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发展的制度体系,在规划编制、政策衔接、标准制定和实施方案等方面加强协调推进。强化成果转化,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服务创新有效衔接,确保设施体系、制度体系、服务体系建设同步推进,实现县域公共文化服务可持续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洋县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制定创建规划,安排创建重点工作,统筹协调资金、人员、物资调配和宣传工作,确保创建过程管理科学、有力有序。

(二)加强资金保障。将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创建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重点保障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重点支持重大改革举措和创新项目建设。按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落实常住人口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所需资金。加强对财政资金的预算执行、绩效考核和审计监督,保障创建工作有序高效推进。

(三)加强队伍建设。组建创建工作指导专家委员会,围绕创建工作目标任务,研究示范县创建制度设计,编制创建规划。把公共文化法规政策宣讲纳入干部和业务人员培训计划,县级公益性文化单位在职员工参加脱产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7天,线上培训不少于50学时;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基层文化专兼职人员参加集中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5天,参加各类培训每年不少于50学时。实施乡村文旅人才支持计划,支持培养一批扎根乡村、乐于奉献、服务群众的乡村文化骨干。实施镇(街道)文化下派员制度,通过社会购买、财政补贴方式配齐配强图书馆、文化馆的服务人员和基层文化干部队伍,镇街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站)设有2-3名专职人员,行政村(社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至少配置1名公共财政补贴的专职工作人员或志愿者。

(四)加强监督考核。以效能为导向,制定政府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组织第三方实施,考核对象为文化主管部门、公共文化机构和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考核结果作为确定预算、免费开放经费分配与评价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强化重大文化项目资金使用、过程管理、服务效能的监督和评估。

六、实施计划

第一阶段:创建资格申报(2023年3月—5月)

1.填写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区)申报书。

2.向省、市主管部门提出创建申请。

第二阶段:创建工作启动(2023年6月—10月)

1.成立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创建领导小组并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

2.制定出台《洋县创建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工作实施方案》。

3.召开创建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动员大会,安排部署创建工作。

4.组织各责任单位学习培训,考察学习东部及省内创建先进经验。

第三阶段:补短板强弱项(2023年11月—2024年9月)

1.各责任单位根据创建工作计划和任务分解表,落实专人对标自查,列出整改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2.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专家开展创建督导检查,检查情况向创建领导小组汇报。

第四阶段:迎接中期检查(2024年9月—12月)

1.对照创建标准,形成自查报告,撰写汇报材料。

2.接受文化和旅游厅、财政厅组织的中期检查,听取专家组反馈意见

3.根据检查反馈意见,召开整改工作会议,逐项整改落实。

第五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2025年1月—8月)

1.全面落实《洋县创建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工作方案》和《洋县创建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规划》。

2.形成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和典型创新经验。

3.委办、政府办出台制度设计成果转化文件,形成示范高质量发展长效机制。

第六阶段: 迎接项目验收(2025年9月—12月)

1.系统检查创建档案管理工作,对照创建标准,形成全面自查报告和洋县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报告。

2.规划专家组实地查看线路,做好迎接创建检查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

3.总结创建工作经验,宣传先进典型,表彰和奖励创建过程涌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创建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县是推进洋县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我县文化事业繁荣兴盛的重要机遇。各创建成员单位要依据政策法规和创建规划要求,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强领导,细化责任,强化落实,共同探索具有洋县特色的新模式、新经验、新路径。

(二)对标创建,强化考核。将创建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对工作出色,按时达标的单位及个人予以表彰;对未按要求完成任务,影响整体创建工作进度的单位及个人进行通报批评。涉及广电、新闻出版、体育、教育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部门的工作内容,相关部门要给予充分配合与支持。

(三)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县融媒体中心要组织精干力量,挖掘宣传素材,创新宣传手段,丰富宣传形式,及时发布创建动态,大力宣传创建成果。各镇(街道)、各部门要利用各种方式加大创建宣传,营造人人参与、支持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

(四)完善台账,建章立制。创建成员单位要按照创建工作要求,指定专人,围绕创建目标任务,收集整理各类创建资料,建立健全工作台账,工作机制,及时向县文旅局上报创建工作进展及相关工作材料。县文旅局要切实担当起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职责,创新制度建设,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及时协调解决创建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推进。